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李正荣教授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时间:2025-10-27 来源: 供稿: 点击量:

2025年10月14日下午,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正荣教授带来题为《跨文化的金银铜铁:西方时代观的古希腊源头》的讲座,学院多名教师及各专业学生到场聆听。讲座由姜奕村博士和张伟博士主持。

李教授以巴黎里昂火车站广场一尊雕像的“颓败感”切入,指出这种委靡、疲惫的气质恰好是西方悲观主义文化观的具象呈现,而它的神话原型可追溯到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通过希腊语—英语—汉语逐词对照,他提醒大家:赫西奥德在《工作与时日》中使用的原词是γένος(种族/种),并非后世常说的“时代”;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将其改写为拉丁语aetas,才逐渐定型为“黄金—白银—青铜—黑铁”的线性衰降叙事。换言之,古希腊传统实为“五种族”并行:黄金、白银、青铜、英雄(无对应金属)、黑铁,英雄种族的插入打破了单线价值梯度,呈现出非线性、多层次的“类型共存”观。

在文本细读环节,李教授带领大家聚焦宙斯“哈哈大笑”中完成潘多拉灾难顶层设计的情节:最高权力者以“吩咐—指示—命令”让众神执行,把谎言、欺诈和灾难包装成“一切馈赠”送给人类,从而奠定西方悲观主义命运观的原型——灾难由神意赠予,人类被动承受,责任被先天地“他者化”。他将此与鲁迅《风波》里“九斤—八斤—七斤—六斤”的代际递减并置,指出东西方在轴心时代都曾用“一代不如一代”的叙事表达对人性与历史的忧虑,印证了跨文化视野下人文观念的同构性。李教授特别提醒外语专业同学:与英语世界交流时应直接说“Golden, Silver, Bronze, Iron”,而非逐字加“色”;更要警惕罗马理性化改写对希腊感性原貌的遮蔽,保持对经典文本的“场域意识”。

互动环节中,有老师就“企业出海如何面对不同宗教开放度”提问,他以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命题为线索,对比天主教圣统制、新教抗议精神及儒家文化圈经济模式,强调宗教改革产生的“自我负责”伦理与资本扩张需求相契合,但许多东亚经验已证伪“唯新教方能孕育资本经济”的单线叙事,提示企业需在具体区域识别宗教—文化—经济的复合变量。

讲座尾声,钟玲院长作总结发言。她指出,“金银铜铁”的意象虽源于远古神话,却指向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如何在历史与现实中理解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最后,钟院长授予李正荣教授聘书,聘任李教授为深圳技术大学跨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荣誉教授。今天的讲座不仅是一次文本溯源,更为青年学子示范了“重返经典、跨文化互鉴”的研究路径,期待同学们在语言与思想的交汇处,发出属于中国学术的声音。

文:陈蕾

图:张伟

一审:陈晓敏

二审:姜奕村

三审:钟玲

排版:胡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