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新闻

    外国语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 | 汕尾渔歌非遗文化研学实践团

    时间:2023-11-02 来源: 供稿: 点击量:

    外国语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 | 汕尾渔歌非遗文化研学实践团

    1、活动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其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在注重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近年来,汕尾市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文艺创作”等深度融合模式,将非遗文化同红色文化齐驱并进,共同打造红色汕尾品牌,让广大百姓在享受各类红色文化精品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党史的滋养。其中,汕尾渔歌因其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被认为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许多改变,汕尾渔歌的传承正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37月4日至6日,深圳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三下乡”实践团师生10人在广东省汕尾市开展以“汕尾渔歌响,非遗源远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了解汕尾渔歌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保护、传承建议。同时,团队成员将共同探究如何将这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资源,并通过制作汕尾渔歌双语纪录片的方式,将渔歌文化在社交平台上加以推广传播,促进渔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与传承。

    2、团队概况

    汕尾渔歌社会实践调研小队成员包括外国语学院英语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共计9人,在辅导员何彦北老师的指导下,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展开活动:

    1. 参观汕尾渔家民俗风情陈列馆,了解与学习汕尾渔业渔家的起源以及渔歌的发展等背景知识,在对相关地点进行切实的调研后形成一份与传播继承渔歌文化相关的实地调研报告。

    2. 走访新港渔村渔歌队,在观摩其表演后对渔歌传承人进行采访,并将采访内容以文字和视频两种方式同时记录,作为调研报告以及双语视频的内容之一。

    3. 调研汕尾市文化馆,采访新港渔歌队代表,共同探究汕尾渔歌的发展困境以及解决方法,最后结合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优势,将此次社会实践-观摩汕尾渔歌,参观红色旅游景点的调研内容整合成双语视频,并发布至各大数字媒体平台。


    3、调研过程

    202376日,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汕尾渔家民俗风情陈列馆。在陈列馆里,团队学习到了渔歌的起源和发展等背景知识。汕尾渔业发展自新石器时期,由于渔民大部分时间在船上生活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民俗风情。渔歌是汕尾地区渔民在出海前、回港后、打渔时等场合下唱的一种歌谣,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渔歌内容有男女情歌、有对封建社会的控诉、有抒发对生活感慨,也有对新生活的由衷赞美,它运用海陆丰方言歌词,以对歌的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沿海劳动人民生活状态。汕尾渔歌的信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到了明代则已经形成了“龙津渔唱”的民宿传统,后被定为 “海丰八景”之一。

    375A8

    2EA4D

    3715A

    2B6D2

    38CEC

    第二站,团队前往观摩新港渔村渔歌队的排练表演并进行实地采访。该渔歌队由一群青少年组成,她们用自己的歌声展现了汕尾地区深厚的渔歌文化。在她们的演唱中,团队成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汕尾渔歌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更感受了汕尾渔歌的魅力。在演出结束后,团队采访到了新港渔村渔歌队的指导老师:李少冰老师、苏春容老师、徐拾老师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音乐类汕尾渔歌)代表性传承人苏少琴老师。

    在采访中,四位老师向同学们分享了她们与渔歌的不解之缘。她们从小就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就开始了解渔歌,并被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所吸引,强烈的兴趣促使她们进一步学习渔歌。在政府的支持下,渔歌的发展与传承被更多人所重视,各位渔歌传承人也有机会在全国各地演出。老师们说,她们毕生都致力于保护渔歌这种非遗文化,她们也正在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下一代以确保唱渔民歌曲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做好代际间不懈的薪火传承,才能把渔歌文化发扬光大。

    3EA7B

    3971D

    3C621

    2A1AF

    57D9B


    最后一站,实践团队来到了汕尾市文化馆。师生们在文化馆的渔歌公益课程中观看了学员们的学习和排练过程,并在课程结束后有幸采访到了新港渔歌队的代表苏姿蓬老师。从苏老师的口中我们了解到,此次渔歌排练活动是汕尾市文化馆组织以教授渔歌发音和传承为主题的公益课程。这个公益班主要面向老中青年群体,只要对汕尾渔歌有兴趣,就可以自主报名参加,旨在帮助更多的人学习和传承汕尾渔歌,以便它能够继续在汕尾市保持其重要性和美誉度。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苏姿蓬老师所带领的渔歌队是如何克服困难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目前,面对新时代的发展困境,渔歌队也尝试着通过对旋律、乐器与道具的创新,吸引新的观众。并且,渔歌队也创作了许多与时俱进的内容,例如针对禁毒、消防等民生关注的特定主题,创作新时代渔歌,以扩大渔歌的受众范围。同时,苏老师也向大家强调了对原生态渔歌的保护,渔歌需要创新但也不能丢了最原始的传承。在访谈的最后,苏姿蓬老师表达了她对渔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对于渔歌的未来,她着重向师生们强调“根不能断”,如果没有人去传承,无异于将渔歌置于展览馆中任其逐渐消逝。我们必须依靠年轻一代,将渔歌文化发扬光大,直至走向世界。

    220AB

    2B241

    349D8

    2C30C

     

    375BC

    在本次“汕尾渔歌响,非遗源远长”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挖掘到了汕尾渔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也切身体会到了优秀民俗文化的力量。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多地关注汕尾渔歌等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我们与其同频共振,赓续绵延。


    文字:黄聃,卢裕嘉

    图片:汕尾渔歌调研团全体成员

    责编:何彦北

    校对:张龙云

    审核:任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