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学院新闻

    “乡”约水口,遇“践”青春

    时间:2024-09-05 来源: 供稿: 点击量: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东风再起”突击队于2024年8月10日至15日前往兴宁市水口镇,开展以“‘乡’约水口,遇‘践’青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探寻水口红色文化、了解农耕文明、助力乡村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第一站,兴宁市党史教育馆,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河口村放映中心。兴宁市党史教育馆建筑风格整体呈方形构造,以砖红色墙面为主基调。突击队走进革命历史的长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一大”到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历史,以及中央苏区兴宁革命史,深刻领悟革命烈士们以血肉之躯谋解放的坚韧和勇敢。刘光夏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水口镇光夏村,是一处重要的红色革命遗址。馆内展示了刘光夏革命史迹、光荣纪念证等重要史料。陈列在馆内的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遗物引导我们踏过历史的尘埃,见证着刘光夏烈士的不屈斗志。突击队成员李嘉怡表示:“刘光夏同志的精神难得可贵,青年一代的我们也应当具备敢为人先的勇气!”从馆内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这两地的建成,吸引了众多党员、学生和散客前来参观。两地作为红色讲堂,不仅提醒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是向广大人们群众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当天晚上也是村里每月红色电影的播放日,播放没一会儿,村里的人都来了。我们看的是《少年刘少奇》。我们在了解刘少奇主席早期的艰辛历程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河口村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发扬的重视。

    第二站,河口村农家乐,客都绿享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水洋村冠诚农业琴怀柚基地。初到河口村,从村书记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河口村外出务工人数居多,导致弃耕严重。近两年,通过政府扶持和社会资助,河口村利用村内闲置土地,兴办农家乐和客栈,经济状况得以回升。一株株玉米苗在炎炎烈日下摇曳,突击队成员在村民的指导下体验农活。过程中对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经济有了进一步认识,切身体会到农耕工作的不易。阵阵米香,沁人心脾。客都绿享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由兴宁市退伍军人组建的,他们致力于宣传本地特色美食和生态农产品以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和人民就业。他们每年还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拜访问候退伍老兵。能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铭记那段烽火岁月,勿忘那些用鲜血换和平的革命英雄的重要性。冠诚农业琴怀柚基地由学农出身的刘道怀、刘琴夫妇创立。山脉绵延,莽莽密林,映入突击队眼帘的是成片翠绿的柚树。在与工作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刘道怀、刘琴夫妇怀揣着梅州人“种柚情怀”于2010年毅然决然回乡创业,凭借着自身的专业优势并结合现代智能技术,在艰难的果园创业中一路奋斗,最终孕育出了冠诚农业基地。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在河口村农家乐与冠诚农业琴怀柚基地的下田和访谈中,突击队深刻认识到农业于一个村的发展作用之大,于一个国家立本作用之强。

    第三站,河口村党群服务中心和水口镇中心小学。突击队于两地分别针对村里和镇上的学生开展涵盖法律、安全和心理健康的知识普及。了解到当地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和学习能力较弱的情况,突击队采用授课与互动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们增强法律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实现我们的梦想,靠我们这一代,更靠下一代。”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帮助当地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和安全观念刻不容缓。

    此次实践活动聚焦乡村振兴。位于兴宁市最南端的水口镇正凭借着“光夏红,河口绿”的文旅产业迸发鲜活的生命力,突击队成员相约盛夏、“乡”约水口,深入基层,充分感受水口镇红色文化底蕴、了解到其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也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致敬红色伟人,承担时代责任,趁青春,为基层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字:陈佳茜、倪瑞

    图片:洪伊铃

    责编:马龙杉

    审核:任聪慧

    排版:胡丹丹